本報訊 (肖甜) 5月18日,蘇州絲綢紋樣數據庫在蘇州絲綢博物館發布,江南染織繡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同步啟動絲綢。
絲綢紋樣記錄著千年染織繡杰出技藝,是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絲綢。絲綢博物館、蘇文投、郵電大學合力推動“數字化+紋樣”創新轉化應用,共建蘇州絲綢紋樣數據庫,促進博物館公共數據開放共享、交易流通和創新應用。
該數據庫圍繞文物保護、創意開發和文化研究三個工作方向建立標本庫、素材庫、基因庫,并開發基于模型計算的應用工具箱,自動計算生成和提取線圖、矢量圖、彩等,同時通過“采存算”一體化底座建立數據標準,確保絲綢紋樣數據高質量入庫絲綢。目前,數據庫高質量絲綢原生紋樣已過萬。
絲綢紋樣數字采集依托郵電大學自研“智能布光原真采集”系統,高精度還原絲綢的彩、紋理和幾何結構,并大幅提高采集效率絲綢。這是該系統首次應用于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數字采集流程,實現了數字化采集系統核心軟硬件的國產化,確保傳統文化數據的安全。